
人生天地之間,
若白驹过隙,
忽然而已。
岁月如水般流过,生命几经沧海桑田的变化……有什么能够证明既往的鲜妍和格韵?有形物体总有消逝的一天,无形的却可以长远留存。若说有什么是我们在今天仍可以撷取、追溯的,那一定是无形的、与人的天性合二为一的物事。
“香”之一味、“香”之一物
“浩浩愁,茫茫劫,短歌终,明月缺。郁郁佳城,中有碧血;碧亦有时尽,血亦有时灭。一缕香魂无断绝!”这是陈家洛对香香公主芳踪已渺的追思,却切切实实道出了“香”之为物的真谛——即使一切有形皆已尽灭,香之魂却永无断绝!千百年来,“香”这种自然的馈赠与关爱,双重呵护着人类的肌体与精神,穿越宇宙洪荒,直至今天!

闻香的起源,从天性到联通神意的桥梁
自然中的一切存在,都有其特定的味道,阳光有味道、灰尘有味道、石头有味道、植物有味道、动物有味道,只要你有一颗善于辨别发现的鼻子!人类诞生之后的世界,是经过人类主观意识认知区别后的世界,“味道”同样如此,在人的主观意识下,味道被划分为“香”与“臭”的对立两极——人们把自己感觉舒适的气味叫做“香”,把感觉不好的气味叫做“臭”。
从演化的角度看,嗅觉是最古老的感官,它精确、敏捷、有力,持续而固执不断地钻入我们的记忆,所以香的效力非常宏大。就人类的感觉系统来说,英国作家吉卜林曾说过:“人的嗅觉比视觉、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。”科学研究也证实人体嗅觉的记忆比视觉和味觉都要灵敏和持久。凡此种种,都表明人类之好香纯为天性使然。

“香”是自然造化之美的凝聚,人类也是自然造化的产物,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在享受自然的“香的奉养”,而主动焚香、熏香的习惯起源于远古人类意识层面的神圣动机——远古,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解释不了,感到神明莫测,希望借助祖先或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、丰衣足食,于是希望找寻与神对话的工具。
由于人们觉得神仙与灵魂都是飘忽不定的、虚无飘渺的(云雾缭绕之处常被人们以为是神仙居住之所),而香点燃后会发出烟雾,于是古人就似乎找到了与神、祖先联络的办法——在烟雾袅袅中,向神祈祷各种要求,即“借香烟之功,请神明下界”。焚香,成为人们向祖先神明表明心迹的一种方式,也是渴望实现某种愿望的精神寄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