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香品茗,自古就是文人雅集不可或缺的内容,明代万历年间的名士徐唯在《茗谭》中讲到:“焚香雅有逸韵,若无茗茶浮碗,终少一番胜缘。是故茶香量相为用,缺一不可。”

古人有云:“煮茗之余,即乘茶炉之便,取入香鼎,余而爇之。当斯会心境界,俨居太清宫与上真游,不复知有人世。”品茗之时,以焚香,达到超越人世的悠然境界。
杨万里,便作有《南海陶令曾送水沉报以双井茶二首》之一,描绘了香与茶的深情缠绵: “岭外书来谢故人,梅花不寄寄炉熏。辨香急试博山火,两袖忽生南海云。苒惹须眉清入骨,萦盈窗几巧成文。琼琚作报那能辨,双井春风辍一斤。”
香与茶是君子之交,是故人旧友的纽带,是深情厚谊的流露,是千金难买的报偿。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里,“焚香、点茶、挂画、插花”是融为一体的生活“四艺”,也是文人雅士追求的精神”。
香与茶在人类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相随相伴,历经千载。香,在世界各国,民族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出现,四大文明古国都有香的记载,古埃及人从阿拉伯和索马里沿海地区引进香料树,把香当作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用品。巴比伦人在祈祷和占卜时往往焚香。以色列人在被掳往巴比伦(公元前586年--前538年)以前引进了香,到了公元前5世纪,一些祭坛专供奉香之用。从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就焚烧木头和树脂,以供奉神明和祛除恶魔。罗马人先是焚烧香木,后来引进了香。世界几大宗教:佛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等都有用香的传统。中国在“新石器时期”就已有使用香的记载,在先秦两汉时开始盛行传播,特别是丝绸之路和海上之路的畅通,香便大范围的流入内地。

茶,最早在唐陆羽《茶经》有记载: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。”说明了茶最早发源于中国,是茶树的原产地。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,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,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。
中国的香文化与茶文化不约而同都始于神农尝百草,历代用不同的香具、不同的出香方式,把不同的香料薰烧于礼仪、宗教、医疗、社交、居家生活、个人怡情等活动中。
以香(茶)雅志,陶冶情操;以香(茶)行道,净化社会风气,两者一脉相承;美化境界,诗化生活,禅化意境。
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,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个方面,在不同的场合、运用不同的香料、采用不同的出香方式进行的文化活动和生活社交,进而演绎出中国特有的香文化制度,即由文化现象上升为文化观念。香文化伴随中国人特有的政治观、宗教观、文化观、生活观,融于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