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得虚名翰墨林,谢归忽已岁时侵。春郊射雉朝盘马,秋院焚香夜弄琴。

古代,文人雅士无不与琴、香、茶为伴。
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,给人以曲高和寡的感觉。它外形优美,声音苍古、雅静,最擅长传达胸臆,抒发情思。
古琴因其清、和、淡、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的凌风傲骨、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。

琴书记载“浮暴粗厉之气不除,则不得平和淡静之性。能得清淡平和之性,方能悟得琴中之趣。”
因此琴家操琴时,要洁身、焚香、宽衣,这正是为了使自己身心宽松、自然洒脱,以求清和自在的心境。
香充满灵性,可静气,使人集中精神,洗涤心灵,有助于操琴者进入状态。焚香、洁身、宽衣、静心,可助操琴者达到修心的境界。

香,更是连寻常百姓都离不了的。香文化也经历了从熏香到焚香、再到香席的演变,到了香席的时代,闻香已不仅是一种嗅觉与视觉的艺术,还是一种静心修道的方式。

香与琴的关系是紧密不可分割,抚琴必然焚香,皆因抚琴不仅仅是单纯的借琴音悦己;抚琴,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一种操琴者的自我表达,和自我与天地万物的一种沟通与交流。
而焚香,一方面是为了收摄心神,使抚琴者心不外驰,气血平和,另一方面,则是借香可通三界的功用,来达到“与神合灵,与道合妙”的境界。

静室一炉香,虚窗一杯茶,再加上聆听一曲古琴,是多么美的意境?
一炷香燃而不浊,清香无垢,一曲古乐清澈透润,朴拙深远,似乎已经能呼吸到山野的清香,遇到难得的知音。